《罗辑思维》
儒烏風亭いおり

2023 年 9 月~2023 年 12 月

突破“元无知”

百度的搜索框就放在那里,人类的大部分成型知识,都可以通过搜索找到。
但是在搜索框里搜索什么呢?输入一个什么词,成为我们的第一个起点呢?

《知识大迁移》里提出的“元无知”的概念,就是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无知。

在《知识大迁移》这本书中举了一个例子。
古希腊的元老院有一个职业叫“助记员”。他们的工作是给元老们提供所需的事实,供元老们辩论所用。
元老们搞政治辩论,真正的竞争在于,他们能向“助记员”问出什么样的问题。

这和我们今天面对搜索引擎是相似的情境。
我们需要的不是体系性的知识,而是一个可以追索下去的线头。只要这个线头存在,就摆脱了“元无知”。
我们仍然是无知的,但是没关系,互联网上的那些知识工具会帮助我们解决后面的问题。
【现在还有更厉害的搜索引擎 ChatGPT】

在真实世界里,零星但维度丰富的知识比体系化的知识要重要得多,那么怎么去找这种零星、维度丰富的知识?

  • 人是万物的尺度,人也是零星知识的最好的线头。
    遇到“元无知”时,第一反应是找谁去请教一下。各个领域的人,都要认识一点。有很高知识价值的人,要有把他们识别出来,保持弱连接的能力。
    有一个说法,一个人在一个城市里生活,至少要认识四种人:公务员、江湖人、教师、医生。并不是因为它们有特定资源,而是他们有特定的知识线头。这四个领域,都有独特的内部逻辑和话语系统。
  • 有自己的观测复杂现象的仪表系统。
    要有从一个特别显而易见的表象中看出背后一大堆信息的工具。

做刺猬还是当狐狸

当一只现实主义的狐狸,但是在现实主义的世界里,也给理想主义的刺猬留一份尊重。

哲学家以赛亚·柏林说,“刺猬知道一件大事,狐狸知道许多小事”。
知道一件大事的刺猬,它心里只有一个念头,拿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,以不变应万变,很亢奋,也很狭隘。要是碰对了,能做很大的事,能做很大的事,若是碰错了,就可能造成很大的灾难。
狐狸不一样,它是现实主义者,它知道许多件小事,它心里没有什么宏大叙事,也不急于找到根本答案,兵来将挡,水来土掩,走一步看一步,根据反馈决定下一步,以不变应万变。


简单规则,其实得靠复杂的操作才能支撑。简单原则大多数时候就是个口号,落不了地。
每个世界的原则背后,都有悖论,需要动用世俗智慧将它补齐。
哲学家叔本华说过,每个人都把自己视野的极限当成世界的极限。
但凡认识到这一点的人,都不肯当刺猬。刺猬只知道一件事,一件事不可能是全世界。
世界是不确定的,因果链条是杂乱纠缠的,社会系统是动态的,我们都不肯像刺猬一样,宣布自己知道终极答案。


狐狸的生活方式,其实就是“多元思维模型”。他们根据世界给他们的反馈行动。我们接受世界反馈的来源主要有三种:

  • 第一种反馈,是得失,赢就继续,输就变化。
  • 第二种反馈,是榜样,跟榜样一样就继续,不一样就变化。
  • 第三种反馈,是环境,适应就存活,不适应就淘汰。
    根据这三种反馈学习,本质就是适应性学习。而所有的适应性学习,都是短视的,都只能给你局部的和当下的反馈,根据这个做出来的调整,当然也是局部的和短暂的。

当狐狸,但同时搭刺猬的便车。

  • 我们自己要是一只狐狸、一个现实主义者,敏锐地感知环境的反馈,不断地调整自己,不断地使用新工具。
  • 对这个世界上的刺猬好一点。刺猬本身的下场也许会很惨,但是他们有一项独特的本事,是着眼于长期,总是会给我们发来长期主义的信号,这是现实主义的狐狸世界里最稀缺的东西。
  • 看好、警惕那些刺猬,听他们说的话,但是小心他们把你带到沟里去。

当一只现实主义的狐狸,但是在现实主义的世界里,也给理想主义的刺猬留一份尊重,留一个有边界的位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