突破“元无知”

突破“元无知”
百度的搜索框就放在那里,人类的大部分成型知识,都可以通过搜索找到。
但是在搜索框里搜索什么呢?输入一个什么词,成为我们的第一个起点呢?
《知识大迁移》里提出的“元无知”的概念,就是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无知。
在《知识大迁移》这本书中举了一个例子。
古希腊的元老院有一个职业叫“助记员”。他们的工作是给元老们提供所需的事实,供元老们辩论所用。
元老们搞政治辩论,真正的竞争在于,他们能向“助记员”问出什么样的问题。
这和我们今天面对搜索引擎是相似的情境。
我们需要的不是体系性的知识,而是一个可以追索下去的线头。只要这个线头存在,就摆脱了“元无知”。
我们仍然是无知的,但是没关系,互联网上的那些知识工具会帮助我们解决后面的问题。
【现在还有更厉害的搜索引擎 ChatGPT】
在真实世界里,零星但维度丰富的知识比体系化的知识要重要得多,那么怎么去找这种零星、维度丰富的知识?
- 人是万物的尺度,人也是零星知识的最好的线头。
遇到“元无知”时,第一反应是找谁去请教一下。各个领域的人,都要认识一点。有很高知识价值的人,要有把他们识别出来,保持弱连接的能力。
有一个说法,一个人在一个城市里生活,至少要认识四种人:公务员、江湖人、教师、医生。并不是因为它们有特定资源,而是他们有特定的知识线头。这四个领域,都有独特的内部逻辑和话语系统。 - 有自己的观测复杂现象的仪表系统。
要有从一个特别显而易见的表象中看出背后一大堆信息的工具。